中医书籍
老中医10年整理80万字为父出书
2019-08-02 22:13:06 来源: 作者:
张三川在整理医案。(图片由医生提供)
他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为了整理好父亲在世时候的中医临证资料,将其广而传之,却需要像孩子一样重新学打字。他用了10年时间,克服了打字、排版、老花眼等困难,一人将父亲毕生的临床临诊资料归纳整理,共计约80万字,出版了《江苏省名中医张宗良医案医话》。他就是南京市秦淮区止马营社区医院内科退而不休的老专家张三川主任。
御医后人,“不可滥补”主张影响儿子一生
谈及父亲张宗良,张三川缓缓地回忆:“父亲是江苏省名中医,因病去世已经20年。” 张宗良所属的孟河医派,创始于晚清名医“江南第一圣手”马培之先生,马培之曾入宫为慈禧太后诊治。
张宗良师从马培之再传得意弟子颜亦鲁先生,勤学中医医术,尽得其真传,与国医大师颜德馨、夏锦堂同为马培之第四代传人,也可以说是“御医后人”。后毕业于江苏省中医院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1960年奉调江苏医院(后更名为江苏省肿瘤医院)任中医科主任一职。在内科和肿瘤领域建树广博,精研脾胃学说。曾提出“脾胃既为后天之本,又为诸病之源”,并发明了“平胃十方”。
尤其让张三川记忆深刻的是,其父在用药方面主张“不可滥补”,提倡精准用药,他深受父亲的影响,行医几十年严格遵从父亲的教诲。
为光大父亲心血,10年敲好80万字
10年前的一天,张三川的好友在网上发现了一本名为《马培之内科医案》的书,直到那时,他才知道,原来他父亲的笔记已被有心人拿走然后进行了拍卖,但是他费尽周折也未能把父亲的手稿赎回。至此,张三川萌生出了整理父亲笔记然后出书的想法。
“早知道这么复杂,我就不干了。”张三川半开玩笑地向记者说道。回忆起10年的文字整理与编篡工作,个中辛苦只有他自己能感受。电脑,对张三川的整理工作而言,是最大的难题。时至今日,张三川也没学会拼音输入法,戴着老花镜用五笔输入法敲完了80万字。“笔记本电脑用坏了一个,外接键盘也敲坏了两个。”张三川坦言,因为不会用电脑,根本不敢动,怕一动所有资料都没了。最开始整理一个短小的册子,他便花了两年时间。熟练之后,张三川便开始利用下班以后和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用电脑将父亲留下的珍贵资料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
“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当张三川带着辛苦整理好的文字稿找到出版社时,一开始出版社对此书出版兴趣不大,但张三川花了半天时间与出版社相关负责人交谈,他告诉出版方,虽然家中三代为医,但也面临医方失传的问题,希望能够通过此书,将父亲毕生心血公之于众,不仅让宝贵的医术得以流传,更鼓励新一代中医人学习和借鉴,继承发扬祖国的医学遗产。中医历来认为“术不轻传”“得其人方传”,对传承弟子尤其有严格的要求。而作为一位老党员,张三川认为,中医文化源远流长,虽重传承,但需广传而不私传。他帮父亲出书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医文化发扬光大,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的精神感动了出版社人士,其心血最终才有机会出版。
张三川的第一部《江苏省名中医张宗良医案医话》已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二部《名中医张宗良临证荟萃》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心系贵州困难百姓,义诊归来多次进行捐赠
虽然张三川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他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而张三川的医者仁心,则体现在他的日常工作中。2016年,张三川参加了由中央统战部牵头到贵州的义诊。在去此次义诊前,张三川了解到当地百姓生活比较困难,专程准备了“大礼包”,里面有衣服和儿童文具等。这次义诊让张三川一直牵挂着当地的困难群众,他多次向当地老百姓捐赠了衣服和书籍。张三川的这一爱心之举被该中心工会书记王正英知道后,还在该中心发起了一场为贵州贫困百姓献爱心的捐赠活动。实习记者 张静 王颖怡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华琳月 责编:许顺喜
邮件:1970784057@qq.com 本网法律顾问:杨涛 13366852808 方长满 15139954812
本网广告独家代理:陕西古风秦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中医药文化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所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需转载本站原创,须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版权必究!
京ICP备2021028515号-2
技术支持:北京华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