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医药文化工作委员会官方网站!
站内搜索:

医药财经

上海经济半年报出炉:生物医药行业同比增长7.6%

2019-08-02 18:58:11 来源: 作者:

  上海经济半年报出炉,一个细节令人关注:工业六大重点行业中,生物医药行业同比增长7.6%,产值达到634.95亿元,首次在半年度统计中超过精品钢材制造。

  今年上半年,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期的上海工业,面临阵痛。但阵痛之中,六大重点行业排序的变化,恰恰是新动能发力,接续传统动能下滑的一个标志。

  “我们认为,上海像生物医药这样的行业,已经到了‘摘果子’的收获期。”一位在上海张江扎根20年的生物医药企业经营者说,当前上海需要顺势而上,把生物医药等制造业新兴产业的新优势释放出来。

  超过钢铁业只是个转折点

  未来生物医药有巨大潜力

  去年,上海生物医药行业产值与精品钢材制造还有50多亿元差距,但今年上半年,生物医药产值反超68亿元。

  本世纪初,上海确定了六个重点发展的工业行业:电子信息产品、汽车、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精品钢材、成套设备和生物医药制造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截至去年,第一梯队的电子信息产品和汽车制造业年产值均在6000亿元以上,第二梯队的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和成套设备年产值均在4000亿元以上,第三梯队的精品钢材和生物医药年产值均在1000亿元以上。

  20年来,生物医药的规模一直在六大重点行业中垫底,虽“跑”得很快,但在上海经济总量中占比不大,相比全球生物医药真正发达的城市,规模能级差距很大。

  新旧动能转换,有时就发生在不经意间。去年,上海生物医药行业产值与精品钢材制造还有50多亿元的差距,但从去年第四季度起,生物医药便逐月反超,到了今年上半年,生物医药产值超过精品钢材制造68亿元。

  近年来,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布局下,以中国宝武为龙头的上海精品钢材制造业能级和质量持续提升,去年还创造了利润的历史新高。但随着城市功能转型,上海钢铁业更多地将重心转向全国布局,在上海则坚定实施“瘦身增效”战略。加上去年下半年以来受汽车市场低迷的影响,今年上海钢铁产业产能下降并不意外。

  相比之下,生物医药行业正沐浴朝阳。2017年以来,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增速不仅高于上海工业总产值增速,更高于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增速。安永4月发布的医药行业报告显示,2017至2018年,中国医药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低于5%,而上海的生物医药制造业则保持着年均8%以上的增速。

  业内专家指出,生物医药行业受成本影响小,只要有持续创新投入,就能持续增长,针对一种病的创新药,就能创造一个市场。“超过钢铁业只是个转折点,未来生物医药行业在上海还有巨大发展潜力。”

  只做仿制药肯定活不下去

  上市不是终点是市场检验

  上海生物医药行业历经大浪淘沙。因成本、土地等因素限制,能在上海扎根的生物医药企业几乎都是创新型企业。

  1996年,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落户张江,这是我国首个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张江药谷”由此诞生。如今,“张江药谷”聚集了近10个全球顶尖制药公司的中国研发中心,以及60多家估值5亿元以上的“独角兽”企业。打开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编制的“上海产业地图”,其中的企业和创新资源分布热力图上,浓烈的红色显示,以“张江药谷”为中心的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正在进一步发展壮大,由浦东向浦西蔓延。

  “我们调研发现,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具有技术门槛高、研发风险高、前期资金成本压力大、研发上市期时间长的特点。”浦东新区税务局总会计师王瑱说。

  全球经验表明,一个新药的诞生往往要经历“九死一生”甚至“百死一生”的磨难。普华永道发布的《2018全球创新企业1000强》报告显示,在全球研发支出最多的前10家企业中,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占约30%。

  上海生物医药行业也历经大浪淘沙。“我们做企业的可以明显感受到,因为成本、土地等因素限制,能在上海扎根的生物医药企业几乎都是创新型企业。”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松涛认为,“如果企业在上海只做仿制药,肯定活不下去。”

  优胜劣汰是市场规律,近年来,随着各项改革创新政策持续落地,上海生物医药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如,上海率先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和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加速了本土创新药的产业化进程,有利于医疗器械企业抢占市场先机;两票制、营改增、医药代表备案等制度进一步规范行业行为,提升产品质量。

  “如果企业研发的创新药上市成功,且为同类领先药品,得到市场认可,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现金奶牛’。因此,帮助企业在创新环节上降低税费成本意义重大。”王瑱说。

  绿谷集团位于张江的办公室里,公司副总经理赵纯梅兴奋地打开一张Excel表格说:“统计的时候看到减税效果真的挺激动的,没想到今年新增减税可以达1亿元以上。”据测算,2018年以来出台的15项减税新政中,有12个对绿谷制药的税负产生直接影响。

  吕松涛透露,绿谷制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新药已在上市审批。“对一款新药来说,上市并不是终点,而是接受市场检验的起点,今年的减税降费政策极大地减轻了我们的税负,增强了我们在新药刚上市阶段的风险承担能力。”

  快而不乱是行业鲜明特征

  持续发展关键因素是人才

  要继续在引进国际高端人才方面做好配套保障和投入,为投身新兴制造业的年轻人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上海生物医药行业成长“快”起来,另一大特点是投资的加快扩张。今年5月底,辉瑞普强全球总部落户上海,这是跨国药企首次在中国设立全球总部;6月,罗氏制药宣布,历时3年投资8.63亿元打造的上海创新中心将于年底竣工。总部位于德国的跨国企业默克去年2月也在上海设立创新中心。默克中国创新中心第一批为期三个月的加速器项目刚在7月18日结束,入选加速器的6家初创企业在张江国际创新港进行项目路演。默克中国创新中心董事总经理孙正洁说:“我们希望通过创新中心的项目将我们与中国初创公司紧密联结起来,获得双赢。”

  紧跟外资企业脚步,药明康德在上海投资的创新型生物医药工艺研发与生物制药合同生产基地进入加快建设阶段;绿谷制药为创新药准备的示范性工厂即将投入生产;上海安必生有3款新药被纳入优先评审范围……统计显示,上海本土生物医药企业研发范围已覆盖肿瘤免疫治疗、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创新医疗器械、下一代基因测序等众多前瞻性领域。

  “快而不乱”是上海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至今的鲜明特征。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开放度极高,不同所有制企业云集;但同时,市场竞争有序,跨国公司之间、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之间,形成良性的合作竞争关系。

  全球领先的一体化信息和技术型医疗服务提供商艾昆纬(IQVIA)研究显示,中国在2015年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国家市场,2018年市场规模约137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1.37%,预计到2023年,规模将达1400至1700亿美元。

  未来市场空间巨大,企业已有了共同做大蛋糕的强烈愿望,上海将进一步把生物医药行业的新动能激发出来。

  业内专家建议,生物医药产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人才,需要继续在引进国际高端人才方面做好配套保障和投入,为投身新兴制造业的年轻人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许顺喜

主管:中国文化信息协会 主办:中医药文化工作委员会
邮件:1970784057@qq.com 本网法律顾问:杨涛 13366852808 方长满 15139954812 
本网广告独家代理:陕西古风秦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中医药文化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所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需转载本站原创,须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版权必究!
京ICP备2021028515号-2
技术支持:北京华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