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医药文化工作委员会官方网站!
站内搜索:

名医访谈

王海泉:“养生、针灸”助力中医馆

2019-08-09 17:55:05 来源: 作者:

图片8

  王海泉,山东省立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德聚能灸专利(专利号:ZL 2013 20324369.9)发明人。《中国临床康复》特邀编委,《人民日报-健康时报》特邀健康专家。独创“三维顺势牵引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发明康复运动疗法有效控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在颈椎病、寰枢关节半脱位、肩周炎、膝关节炎等病症治疗效果显著。从医近30 年来以“医者仁心”为己任,曾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出版著作60 余部,发表论文40 余篇,获山东省软科学一等奖1 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 项,山东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 项,获发明专利29 项。

  中医内治疗法几千年来经久不衰,但中医外治疗法与内治法相比,具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对“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能彰显其疗法之独特。我们在新时期、新环境下应利用好这一宝贵的“资源”。外治疗法中的针刺、推拿、艾灸、拔罐、刮痧、针刀、中药贴敷、膏药、足疗、脐疗、熏蒸、耳穴疗法、放血疗法等方法,都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都值得我们大力发扬。尤其是艾灸,古书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图片9

  承古拓新,“不一样”的艾灸

  针灸疗法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一书中。在2017 中国针灸学会年会,王国强提出“坚持中医精髓,创新学术发展。坚持中医的原创思维、技术方法的理论指导,不断创新发展针灸学术理论,利用现代的技术方法创新发展中医针灸”。

图片10

  中医传统与科技时代结合,中医人骨子里的专研精神,支持王海泉主任不断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承古拓新,研发出——海德聚能灸,突破了传统艾灸的弊端,将艾灸疗效发挥到极致。自海德聚能灸“问世”以来,治愈了无数的颈肩腰腿痛患者,而且对内科、妇科、儿科病症疗效显著。其有诸多优势,如:疗效迅速、顾客体验感强、成本低,收益高、艾灸技术便于从生手培养起来,值得广大中医馆引进这一技术,王海泉主任本着“医者仁心”的工作精神在临床实践中创新发展了中医药文化,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应将海德聚能灸这一宝贵资源利用起来,也应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

图片11

  中医特色技艺,助力中医馆繁荣

  把名老中医聘请到中医馆,是每一家中医馆都渴求的,但现状是名老中医资源极度匮乏,引发了国医馆之间、国医馆与医疗机构之间竞争加剧,想要留住人才,势必要提高薪水,因此名老中医给国医馆带来高收益的同时,国医馆也需高支出。而海德聚能灸完美的解决了聘用人才难的问题。海德聚能灸的使用无需高学历人才,只需培养一批技师,便可掌握技术,运用起来极其简单,而且一个医者可同时服务多个病号。中医馆植入这项技术,不仅治愈广大患者的病痛,而且也给中医馆带来极大的收益。

  中医馆应奠定长远发展规划才能避免出现人才短缺的问题。中医馆有了技术娴熟的专业医疗人员,能制定具有疗效确切的各种治疗方案,还有已治愈患者的良好反馈的口碑保证,才能使中医馆长久运营。中医外治以其特色和优势将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为人民的健康做贡献,也为中医馆的繁荣发展助力!

图片12

  图_ 在中国针灸协会灸疗学分会年会上与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刘清国合影

  以特色突围,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有特色才能生存,有优势才能发展,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的战略重点就是突出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中医药的特色有两大要点:(1)个性化的辨证论治:中医在“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下形成了基于整体观的辨证论治,通过四诊合参,确立证候,从而进行论治。在诊治疾病中即可异病同治,也可同病异治,通过有效的个性化治疗不断攻克HIV ①、SARS ②等疑难病。(2)治未病的防治原则:维持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和生理机制的稳定,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养治结合,扶正祛邪,有效防治传染病,提高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以达“阴平阳秘”。

  任何领域的学科要想发展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中医药学就是吸取、融合各个时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而逐渐形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因此我们要对中医药典籍、出土医书,民间传承的医方医术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再现古籍原貌,传承民间秘方绝招,逐步实现中医药文化研究的体系化、系统化。

  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上也需要创新,需要能运用中医思维辨证论治同时还懂得运用西医治疗手段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要编撰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系列教材和中医药文化普及读本,开发中医药文化教育与传播资源,拓宽中医药教育传播的渠道,逐步实现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大众化。

  对话篇

  《中医药馆》: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特别是中医药养生,您这一生都在致力于中医药研究,能谈谈您的中医药的养生见解。

  王海泉:《素问• 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便是对养生基本原则的论述。养生可分为大致以下几条。

  (1)顺应自然: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要遵循四时的变化规律,要顺应自然的衣着饮食调配、起居有常,动静合宜等。

  (2)养性调神:“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的就是心静则神安,神安则体内真气和顺,就不会生病,增强心理调摄能力,可起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功用。

  (3)护肾保精:中医历来强调肾精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因精能化气,气能生神,神能御气、御形,故精是形气神的基础,体现在养生上,既有护肾保精的主张。

  (4)体魄锻炼:形体锻炼可以促进气血流畅,使人体肌肉筋骨强健,脏腑机能旺盛,从而使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5)调摄饮食:饮食不可过饥过饱不洁,饮食要寒热适宜,依体质调配。同时也可采用药膳保健。

  (6)针灸、推拿、药物调养:可采用针灸、推拿药物保养等方式扶助正气,平衡体内阴阳,达到健身防病益寿的目的。

  《中医药馆》:人民越来越注意养生,很多中医药馆也应运而生,您认为中医药馆在防病、治病、养生保健方面具有什么优势,发展前景如何?

  王海泉:中医药馆重调养,将“保持平衡、天人合一”作为核心内涵。并且以人文和谐的理念为主题,为更好地为人们防病、治病及养生保健,设有先进的设备,顶级的产品,优质的服务,以及专业的医务人员,而且在轻松的环境中不仅陶冶身心,放松心情,而且也起到了治病的作用效果,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1)广泛的社会支持条件: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医馆的应运而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养生场所,为人民的保健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政策优势条件:习近平提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而中医馆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并利用好。

  (3)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广大民众认识到中医养生保健在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对中医养生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医药馆的兴起符合大形势的趋向。在各种优势条件的支持下,中医馆将迎来一个又一个新的春天,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中医药馆》:现在社会办医的风潮越演越烈,对于中医人才资源短缺的现在,医院名医成为中医馆必争对象,站在您的立场,能否透露是否考虑在中医馆出诊,如果会,那么在挑选中医馆会考虑什么?

  王海泉:我会考虑在中医馆出诊看病。在选择坐诊中医馆时,会考虑一下几点。

  (1)良好的医馆氛围:包括环境氛围与工作氛围。环境氛围很重要,中医馆要突出中医特色,有浓郁的中医气息。工作氛围同样不可或缺,良好的工作氛围可以让医务人员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工作,团队成员彼此信任、相互合作,这也是中医馆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

  (2)先进的管理平台: 现在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医馆也要紧跟潮流,建立网上管理交流平台。不仅与患者能及时的沟通,各专家坐诊时间让患者能够在网上一目了然,无形中增加了更多的客流。在与患者及时沟通的同时,增加了他们对医馆的信任度,中医馆也会收获良好的口碑。

  (3)专业的品牌形象:品牌特色就是中医馆的名片,中医馆要想长久运营,就必须找准战略定位,建立一个长久运营的有效机制。拥有自己的特色,不盲目跟风,在各医馆激烈竞争的现在,让专业特色使中医馆立于不败之地。

  (4)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医馆的存在就是为广大人民的健康服务,要始终牢记患者健康高于一切利益。中医馆在选择中药质量上要严格把关,选择疗效高的道地药材,坚决不让“中医毁于中药”。此外,医药价格应更合理化、人性化,不要让老百姓因为看病价格太高而“望而却步”。要树立微笑服务的理念,让老百姓在看病的同时不仅减轻身体之病痛,也能感受到医护人员深切的关怀。

  总之,中医馆在延揽中医时,如果想要请进来,还想留得住,就必须找到战略定位,全盘考量,发掘运用艾灸这项技术,不仅能更好的服务群众,而且在弘扬中医药事业的市场环境里,能找准自己的定位,用艾灸为中医药的发展助力,让每个中医药立于不败之地。

  王海泉主任推介:海德聚能灸,医馆的伙伴“独特的灸程和灸感,灸后调摄”是它的魅力;“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是它的个性;“高效治疗,实现一对多的施灸”是它的优势。优选品质陈艾绒,以独特的点火释放艾绒的热量,新型的艾灸盒增强热量的蓄积的,同时能够到达无烟灸疗的效果。潜心研究成就国家专利,灵活运用成就医馆效益。

  寄 语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精华,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承了数千年的宝贵财富。当前, 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在党和国家重视下, 中医药事业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各大医院、药馆要趁着改革的东风,不断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加大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的投入力度,不断适应群众对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医学道路上勇攀高峰, 勇担中医药振兴发展重任,借助现代技术, 推动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取得新进展, 在突出中医药的特色及优势的同时, 不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服务中国人民,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同时,我们也要让中医药“走出国门”, 提升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让中医药造福全人类。来源:《中医药馆》第七期 责编:许顺喜

主管:中国文化信息协会 主办:中医药文化工作委员会
邮件:1970784057@qq.com 本网法律顾问:杨涛 13366852808 方长满 15139954812 
本网广告独家代理:陕西古风秦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中医药文化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所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需转载本站原创,须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版权必究!
京ICP备2021028515号-2
技术支持:北京华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