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访谈
中医养生专家王凤岐:揭开女性养生保健的奥秘
2019-08-09 17:00:46 来源: 作者:
138专访著名中医养生专家、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王凤岐
138美业网:作为我国著名的中医养生专家,您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卫生部中医司教育处处长、国家政策发言人,在中医药界具有很高的口碑,您可以为我们解释一下国医和中医吗?
王凤岐:国医有两个概念:一是中国的三大医学分为中医、西医、中西结合,这是我们国家政策提倡的三支力量。二是就中国人而言,国医可以叫中医,中医也可叫国医,二者不矛盾。世界各国都有西医,只有中国有中医,中国的国医大师全是中医,没有西医,所以中医也叫国医。
138美业网:您从事中医药事业及临床50多年,是我国资深的养生保健专家,可以和大家分析一下目前中医的现状吗?
王凤岐: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产生的医学,既古老又精粹。古老的中医讲养生、长寿,现代的中医也提倡养生长寿。中医治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靠,却存在理论不通的问题。中医的某些方法在理论上无法用现代语言进行科学的解释,导致中医理论不能被现代人所接受。
138美业网:以您在医学界有50多年的深厚经验及研究,您认为中医和西医有什么区别?
王凤岐:中医的养生保健比西医古老且现代。首先,中医的养生保健理念要比西医早几千年,其次,中医在养生保健上也比西医先进,比如中医讲冬病夏治、治未病。再者,中国的传统医学要比现代的西医丰富得多。比如,西医的饮食养生节目讲究的是成分,如维生素、蛋白质、脂肪;而中医饮食养生节目讲的是饮食文化,如茶文化、酒文化等等。从饮食来说,我认为吃自己爱吃的家常饭是最好的。
138美业网:您经常作为北京卫视养生堂、贵州卫视养生节目的嘉宾,为大家分享养生保健、饮食养生等秘方,您觉得中国饮食养生文化有哪些特点?
王凤岐:西方的观点是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而中国人通常是晚上才吃得最好。比如广州早饭不叫早饭,而叫早茶,广东人吃饭一开始就喝汤,而北京人最后才喝汤。饮食养生文化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仍需改进,因季节、地域不同,饮食养生需要更有针对性。
138美业网:西医具有先进、科学、精准、见效快等优势,而中医具有根治、副作用小、防患未然等优势,您觉得二者有没有平衡的点?
王凤岐:我认为西医、中医各有道理,应该双轨发展,同时中国人应该立足于中国文化。比如,维生素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维生素会因为人们地域、性别、年纪、健康程度的差异而作用不同。因此,在中医、西医双轨发展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文化的理念要落地、实事求是,而不是追求高深的理论。
138美业网:现在越来越多人治病图快、图高效首选西医,对中医渐趋忽略,您觉得中医的未来趋势将会如何?
王凤岐:虽然中医古老的养生保健知识目前无法用现代的语言无法解释,但不代表它不科学,因为科学是不断地认识和进步。因此,我们要更多地介绍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医的理念与现代医学的技术结合,让人们:一能理解中医理论,二能使用中医的方法实现养生保健。
138美业网:提及养生保健,您认为女性健康的关键点有哪些?怎样的美才是标准的东方美?
王凤岐:女性的健康主要有三点:脸、乳房、子宫。女性的脸,包括肤色、头发等都是脸;乳房要健美;子宫就是养内。最重要的是内分泌问题,即月经。月经是女性的开始,女性的精彩年龄是14~49岁,这是人生中最精彩、最能展示风采的时间。所以,女人要注重月经保养。
中国人不应盲目追求西方美的标准,西方的身高、三围、体重不一定适合东方人。中国人的美,第一是心的美,第二是外表的美。古书上常写:人丑,则心好、贤惠;人美,则是化成美女的毒蛇。所以,人丑,先要修炼自己,内心美了,外表就会随之美丽。
138美业网:您在很多养生节目上提倡修身养心、保健延年,您可以从中医的角度谈谈女性该怎样做好养生吗?
王凤岐:女同志是以血(月经)为主,从医学上讲,我认为人的关键是“气”和“血”,这两点最为重要和密切。女性在月经前爱发脾气,月经结束后脾气则复原,这是因为“气”、“血”需要平衡。中国人讲究平衡,男女平衡,家庭平衡,所以女性要调整好“血”和“气”。
138美业网:在中国有约6.5亿的女性,许多人并不懂如何调“气”养生,您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调“气”的秘诀吗?
王凤岐:健康不是在大夫手里,美丽也不是依靠大夫,它们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女性要懂得修养自己,并在修养的基础上调整“气”。女性痛经、长斑、胸胀等皆由“气”引起,女性养“气”就要调整好心态、情绪,少生气、不着急、心宽点。所以,女性养生调“气”就是贤惠、慈祥、不争斗,保持这样的心态就能成为健康的女人。女性不要追求浮于表面的美,更要注重内在的美,只有精神和躯体都美,才是真正的美。来源:138美业网 作者:昕辰 责编:许顺喜
邮件:1970784057@qq.com 本网法律顾问:杨涛 13366852808 方长满 15139954812
本网广告独家代理:陕西古风秦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中医药文化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所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需转载本站原创,须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版权必究!
京ICP备2021028515号-2
技术支持:北京华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