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访谈
方剑乔:让中医药成为传播中华文明的使者
2019-08-03 16:19:46 来源: 作者: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方剑乔(右一)
这个冬天,流感肆虐。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流感中,一款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中成药——川贝枇杷膏在美国“走红”,引发了美国乃至全球对中医药的高度关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在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方剑乔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从时下热门的流感话题说起,谈及身边常见的养生误区,传播普及中医药知识,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建言献策。
记者:川贝枇杷膏在美国成为了抢手货,就连《华尔街日报》都对其进行了报道。川贝枇杷膏为什么会畅销美国?这算不算中医药振兴的信号?
方剑乔:首先,中医药文化积淀着数千年的民族情感。这种长期积累的相伴相依的情感,已经是文化认同感、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华侨走到哪里,中医药就相伴着走到哪里。
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种。这次美国的流感中,大部分是风热感冒,特征主要表现为肺热有痰,因此川贝枇杷膏的润肺、止咳、平喘功效,正好适用于这些症状。但是,川贝枇杷膏对风寒感冒不适用。
当前,世界各国人民通过中医药切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去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和西医具有同等地位。现在,中医药不仅在中国得到认可,而且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影响力,传承与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道路,我们走得更有底气。
记者:很多人都提到了对这次流感的轻视,这背后主要是对预防观念、预防措施存在偏差。您觉得现在国内对待疾病的预防观念是否需要改进?中医药能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
方剑乔:“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这是中医防治疾病的总体导向。用现代医学的说法,“治未病”相当于预防医学,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
当前,对于预防医学一类的概念,很多人认为离自己很远。但不管是从中医的角度,还是从西医的角度,“治未病”都是比较好的选择。比如在流感预防中,通过服用预防流感的中药可以清除内热,达到气血和谐,能预防流感。
记者:随着大众越来越了解中医药文化,现在市场上的保健品也越来越多,它们大多打着中医药的牌子,您对此怎么看?
方剑乔:让大众了解中医药文化,进而喜欢并接受中医药,这是传承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首要任务。当前,确实有不少保健品以中医药的功效作为噱头,吸引百姓目光。有些保健品过度夸张了功效,或多或少地透支了民众的信任,这对推动中医民族医药的发展创新没有好处,绝对不能打着养生的幌子,砸了中医的牌子。
在我看来,不必刻意去服用保健品。中医讲究“药食同源”,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或不同的病情,选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合理的烹调加工,比如在煲汤时放入适量黄芪,用于补气,增强抵抗力,这便是“食疗”——既是美味佳肴,又具有养身保健、防病治病的功效。祖先把“美食养身”和“防病治病”两者相互结合,融为一体,能补能治,如此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需要我们共同推动、健康发展。
记者:浙江在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取得了哪些成果,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方剑乔:浙江中医药文化底蕴浓厚,“浙八味”驰名中外,胡庆余堂闻名遐迩。近年来,浙江在中医药文化传播方面也着力甚多、成果颇丰:组织开展“浙派中医”巡讲活动,面向群众宣传浙江中医学术流派的历史、文化等;编撰《浙江中医药文化博览》等书籍,整理出版了宁波、温州、绍兴等地的中医药文化史志等。
2017年,由我本人主编的《中医药与健康》正式发布,浙江成为首个将中医药教材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的省份。我也走进小学,为五年级的孩子们上了一课。中医药文化不能被束之高阁,让小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就是想从小培养健康生活的理念,同时通过孩子们把中医药的科学精神和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每一户家庭,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和文化自信。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责编:许顺喜
邮件:1970784057@qq.com 本网法律顾问:杨涛 13366852808 方长满 15139954812
本网广告独家代理:陕西古风秦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中医药文化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所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需转载本站原创,须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版权必究!
京ICP备2021028515号-2
技术支持:北京华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