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医药文化工作委员会官方网站!
站内搜索:

心灵驿站

唐代酒文化与中医药

2019-07-25 11:38:14 来源: 作者:

  唐朝酒文化盛行,无论是款待宾客还是吟诗作对,无论是皇家盛宴还是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酒。

  关于酒的起源有酒星洒酒说(认为酒是天上神仙所造)、杜康酿酒说(古代部分文人墨客将酒称为杜康)、仪狄造酒说(夏朝时仪狄为夏禹酿酒)以及皇帝酿酒说四种。历史上酒究竟是在何时、何地、由谁创造出来,我们并不清楚,暂时也无法考证,但我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在唐代,酒的需求量十分大,唐朝设立了良酝署和内酒坊两大酿酒机构,当时酒的种类也不仅仅局限于谷物酿造的酒,还有以水果酿造的酒如葡萄酒和安石榴酒、以花卉酿造的酒如桃花酒和菊花酒等。

  唐朝以道教为国教,故推崇道教的养生之术,而且服食仙药之风盛行,这些不仅奠定了唐代药酒的地位,也同样推动了唐代药酒的发展。唐朝时人们会在端午节饮用菖蒲酒或艾酒,在元日饮用屠苏酒,当然也有人在元日时饮用椒柏酒,其中椒指胡椒,原产地为印度,在唐代时引入我国,这也说明了唐朝时国度的开放以及唐朝时文化贸易交流的频繁。

  班固曾在《汉书·食货志》中写道:“酒,百药之长,嘉余之好。”即在汉朝时,人们已经认识到酒在治病方面的作用。因酒的辛温之性,古人认为酒可以“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博物志》中言:“昔有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饱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此酒势避恶,胜于他物之故也。”《博物志》是我国古代的志怪小说集,故事难免会有所夸大,但这足以说明酒在治病方面的功效十分显著。到了唐代,酒与中医的关系更为密切,孙思邈在《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中,第一次将酒用于治疗妇科疾病。且唐代时以酒入药的方式十分多,常用的就有酒服、酒渍、酒煮、酒煎、酒和等五种方式。酒也分清酒、石灰酒、烧酒等多种类型。人们对于酒的温度也进行了控制和分类,有温酒、热酒和冷酒之分,如在妇科中使用的酒则为温酒。

  古人认为五月为毒月,夏季蚊虫肆虐,体质差的人常会染病,故在端午节时会饮用菖蒲酒或艾酒,因菖蒲具有“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以及使人“不忘,不迷惑”等多重功效,而艾草则可以“治心腹一切冷气鬼气”,与中医药联系紧密。但唐朝不乏嗜酒成性的人,最为著名的就是诗仙李白,正所谓李白无酒不成诗,但长期大量饮酒势必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北宋朱肱在《酒经》中写道:“虽可忘忧。然能作疾。所谓腐烂肠胃,溃髓蒸筋。”唐朝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此书成书于北宋时期,故而仍可从中得知,唐朝时,人们定已认识到大量饮酒会损害身体健康。

  酒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历史悠久且与中医药联系十分密切,透过酒文化可以发现中医药的某些奥秘。责编:许顺喜

主管:中国文化信息协会 主办:中医药文化工作委员会
邮件:1970784057@qq.com 本网法律顾问:杨涛 13366852808 方长满 15139954812 
本网广告独家代理:陕西古风秦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中医药文化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所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需转载本站原创,须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版权必究!
京ICP备2021028515号-2
技术支持:北京华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