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医药文化工作委员会官方网站!
站内搜索:

中医养生

老中医教你夏季如何养生,这些小常识不要错过!

2019-08-02 23:07:10 来源: 作者:

  夏季中医养生小常识

  1、夏季中医养生小常识

  中医认为,夏季阳气旺盛,阴气也从夏至开始滋长。养生应顺应自然,一方面应保护阳气,不应让它过于旺盛而上火,另一方面也要滋阴调息,养护心脏。

  中医理论认为,夏季是养心的季节。炎热的夏季,更宜调息静心,“心静自然凉”。听轻音乐是一个调息的好方法,轻音乐能舒缓气息,使心得到平静,让心脏得到休息。

  夏季,我们不忘皮肤的防晒,但后脑防晒却被忽视了。后脑是全身阳气最盛的部位,后脑经常晒太阳等于体内不断聚焦阳气,阳气过盛容易出现中暑症状。所以出门应做好后脑的防晒。

  夏季常会出现胃肠不适、乏力倦怠、头晕头痛等症状,中医称之为“疰夏”。因此夏季饮食应采用清淡食材,宜吃冬瓜、萝卜、黄瓜、黑木耳、苦瓜、淡水鱼、养生茶及有利于和胃养胃的食物。

  2、夏季养生的简单方法

  随时闭目养神闭目。可使人心平气和,思绪冷静,精神静谧,从而达到养精蓄锐、振奋精神之目的。可利用工作之余或等车、乘车等一些零碎时间,随时闭目。养神。特别是夜深人静时,静静地闭目端坐,凝神敛思,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便会感到思绪宁静、心气平和,而且暑气渐消、精力渐增。经常闭目养神对健康也大有裨益。

  得空就做深呼吸。深呼吸是气功中的调息法。嵇康《养生论》认为,炎热夏季“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里就指出了“心静自然凉”的夏季养生理念。

  坚持午间小睡。坚持午睡是养生的重要方法,炎热夏日尤为重要。一则天气炎热,夜间不易入睡,清晨天亮早,故睡眠通常不足;二则白天工作繁忙,出汗较多,体力消耗大,极易疲劳。

  3、夏季养生的原则

  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夏天吃什么养生

  1、莲子养心

  夏天的时候,因为天热,易给心脏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在夏天的时候,我们尤其要注意对于心脏的保护和保养。所以,夏天的时候,要多吃一些养心的食物,例如莲子。莲子在古代作品里常出现,是用来养心安神的。

  2、章鱼补血

  夏天天热,易昏,容易导致血液供应不畅。这个时候也要注意多补血。因此,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是好了。章鱼就是不错的选择。可是多吃章鱼。例如,可以通过网上购买一些,来吃,内陆的地方的人尤其如此。

  3、豌豆清肠

  夏天的时候,因为天热,选择吃的食物过多,所以会导致一些食物堆积在肠道而不能消食。这个时候,多建议吃一些清肠的食物,例如豆类,尤其是以豌豆最好。它能够有促进大肠蠕动的功能,让肠的功能变得高效率。

  4、鸭蛋补钙

  大家要知道,夏天的时候有一个说法叫补夏,那就是得吃鸭蛋。这样,不仅能让人不至于失去体力,而且也会让人更觉得精神充沛和有力。

  夏季养生的甜品

  1、鲜果双皮奶

  特点:解燥、益脾。

  以鲜奶和蛋白为主料的此款甜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等微量元素,健胃益脾。搭配鲜果,更能清凉解燥。

  原料:鲜奶500毫升、白糖150克,蛋白4个,水果适量。

  制作方法:

  将鲜奶与白糖混合后搅拌均匀,蛋清打匀后,加入混合物中。用纱布或滤网过滤,放在碗中,隔水蒸10分钟。

  放入冰箱冷藏室,冷却后取出,加入水果碎。

  2、米仁绿豆汤

  原料:绿豆200克,米仁100克,陈皮15克,冰糖约200克。

  做法:

  绿豆、米仁分别洗净,用清水浸泡过夜。

  陈皮浸软,洗净。

  煲中放约1600克清水,先下绿豆用中火煮半小时,再下米仁、陈皮,改用小火煮1小时。

  放冰糖拌匀,便可食。

  功效: 本品性凉,有清暑热、利水退肿等作用,由于含绿豆量较多,而绿豆最具解毒功能,故本品还可解各种食物中毒。责编:许顺喜

主管:中国文化信息协会 主办:中医药文化工作委员会
邮件:1970784057@qq.com 本网法律顾问:杨涛 13366852808 方长满 15139954812 
本网广告独家代理:陕西古风秦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中医药文化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所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需转载本站原创,须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版权必究!
京ICP备2021028515号-2
技术支持:北京华大网络